中國煉油行業研究(上):大煉化時代的地煉新格局
- 2018-11-21 10:30:00
- 鄒楊 轉貼
- 3438
地方煉油廠,簡稱“地煉”,是相對于主營煉油廠的一種分類。通常來說,行業內把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所屬的煉油廠稱為主營煉油廠,而剩下的統稱為地方煉廠。未來三年中國煉油行業的新增產能大部分來自于地煉。2018-2020年中國煉油能力合計增長將達到1.1億噸/年,其中地煉占比分別為69%,71%,59%.
山東是地煉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其產能占地煉總產能的70%左右。我們認為,面對新型民營大煉化項目即將投產的現實,山東地煉亟需一場變革來突破如下困境:
1) 新型大煉化項目和山東地煉存在目標市場的重疊,新項目的投產將擠壓山東地煉在幾個重要市場的市場份額;
2) 山東地煉存在規模較小,同質競爭嚴重的問題;
3) 山東地煉產品線簡單,高端產品占比較低,導致產業附加值不及新型大煉化企業。
對比山東地煉,新型民營大型一體化煉化企業的原油加工能力均在1,000萬噸/年以上,且有更完善的下游化工基礎和更復雜的產業鏈結構。除了更大的原油加工能力之外,上述三個新型大煉化項目裝置先進程度和復雜程度也遠好于山東地煉。此外,由于將要投產的這幾個大煉化項目都是由下游化纖行業催生的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產品結構會更偏向化工方向,受國內煉油產能過剩的影響將小于山東地煉。
通過收集和分析大煉化項目的具體信息,我們分別對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和恒逸(文萊)項目在Brent70美元/桶,75美元/桶和80美元/桶的假設下進行了測算,在上述油價假設下,這三個大煉化項目均可保持較為可觀的盈利。
2015 年起,非國營煉油企業可分別向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申請加工進口原油的使用權和自主進口原油的配額。2017年以來,地煉企業再未獲得過成品油出口配額。2018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在稅收新政的執行下,我們認為部分落后產能或將無法承擔新政帶來的新增產油成本,從而逐步被市場淘汰。
2018-2020 年中國煉廠一次加工能力CARG為4.8%,2018,2019和2020年一次加工能力可分別增加3,600萬噸,3,500萬噸和3,900萬噸;其中,地方煉廠新增項目的貢獻量約占總量50%。未來,主營煉廠,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上海石化將面臨競爭,導致整體產能利用率下滑。對比新增煉化一體化項目與傳統煉化企業的產品結構,可以發現新增的幾個大煉化項目特點為“小煉油大化工”。即,利用裂解柴油回煉或者加氫轉化等技術,將柴油轉化為化工原料,降低成品油收率,提高原油生產乙烯和PX等主要化工原料的強度。我們認為,新建的大煉化項目并不會加劇國內煉油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原因:1)地煉每年預計退出1,000萬噸落后產能;2)大煉化項目成品油收率相對偏低。
(來源: 莫尼塔(北京)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