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力量”——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的探索和實踐
- 2022-05-26 09:50:00
- admin
- 轉貼:
- 新華網
- 4642
今年 5 月 18 日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方面,各機構都進行了有益創新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作為探索的先行者,在助力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已成為由社會力量資助深圳市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首家專注于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的公益基金
深圳市慈善會 ·文物保護公益基金,是 2019 年 3 月由民間力量發起,經深圳市慈善會批準成立,全國慈善系統第一家專注于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的公益基金。深圳市博物館協會副會長、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的創辦人吳強華一手推動基金的成立,并擔任該公益基金的負責人。
2018 年 12 月 3 日,時任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行,蒞臨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調研。考察期間,劉玉珠局長反復詢問:“舉辦非國有博物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吳強華館長不假思索地答道:“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讓一個人的熱情,轉化為一群人的熱情,最后轉化為全社會的熱情。”
正是基于這樣的長遠思考, 2019 年 3 月,在深圳市慈善會和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的大力支持下,由深圳金石文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了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公益基金旨在科學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于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努力推動博物館領域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基金主要用于歷史、考古、文物、藝術、博物館等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公益資助;用于促進與國際文化遺產界的交流及合作項目的資助;助力文化事業與文化公益項目的宣傳與推廣等。
資助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公益基金成績斐然
經過了三年的發展,公益基金成績斐然。據統計,截止 2022 年 5 月,該公益基金資助文物保護及博物館項目 8 個,總資助金額達 246.9 萬。資助項目涉及學術研究、著作出版、文物修復、展覽展示等。基金既有對國有博物館項目的資助,也有對非國有博物館項目的資助;既有國內博物館學術研究項目,也有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總體看來,公益基金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如今已成為由社會力量資助深圳市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最重要的公益基金。
與此同時,在公益基金的資金籌集上,深圳市慈善會 ·文物保護公益基金通過聯合大型國有銀行,讓更多富有文化愛心的社會人士,加入到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中來。由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和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推出的“鐵炮文物修復”文化慈善公益理財產品,一經推出即認購踴躍,認購這款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獲得預期收益的同時,也自愿將其中的部分收益捐贈給公益基金,定向用于深圳市南山博物館的鐵炮文物修復保護項目。
吳強華館長介紹說, “鐵炮文物修復”文化慈善公益理財產品是國內發行的第一支用于文物保護的“銀行理財 + 文物公益”的愛心產品。購買產品的深圳市民,在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又能夠為自己城市的文物保護事業獻上一份愛心,實現可貴的人文情懷,可謂一舉兩得。“此項目開創了文物保護領域的可持續保護模式,共得到 1630 位深圳市民的響應和贊助。”吳強華說。
此外,在公益基金的資助項目上,深圳市慈善會 ·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堅持“專業性原則”和“社會效益原則”,不圖一時一事的轟動效應,凡是對社會公眾有益的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項目,都有機會成為公益基金關注和資助的對象。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在高大倫老師的帶領下,建成了考古陶瓷標本館,當標本館下一步計劃建立的“考古陶瓷標本館數據庫”,苦于經費尚未著落時,公益基金得知情況后立刻組織調研。該項目的第一筆資助,日前已獲得了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批準。
助力博物館成為連接公眾與文物、藏品的橋梁
在資助成果與捐助人的分享上,深圳市慈善會 ·文物保護公益基金已積累成功經驗。吳強華認為,公眾是文化遺產的權益主體,是文物價值的落腳點。博物館不應僅僅是用于收藏、保護、展示、科研的機構,更應該是連接公眾與文物和藏品的橋梁,“在鐵炮文物修復過程中,公益基金積極組織捐贈人以家庭為單位參觀修復過程,許多捐贈人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在增加市民文物保護知識的同時,也將文化公益的種子播給了下一代,可謂多代受益。”
2022 年 1 月,深圳市光明區計劃建設一個博物館群。光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希望對引進的非國有博物館建立一個準入標準和程序,同時也希冀能夠頒發一套適應本區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由于時間緊迫,申請當年的課題經費已經來不及。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了解情況后,通過專家論證,立項資助了光明區政府的這兩個項目,確保了區政府重大文化項目的順利實施。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基本是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但是,深圳市慈善會 ·文物保護公益基金三年的探索與實踐證明,全社會蘊藏著參與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的巨大熱情。目前,深圳的博物館數量僅 57 家,非國有博物館的占比卻達 70% ,遠遠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樣的占比,不是一個偶然的和個別的文化現象,而是經濟發展后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然產物,是文化事業從自發走向自覺,進入社會的全面進步的標志和信號。”吳強華說。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永久事業,如何通過公益慈善組織廣泛調動和匯聚社會力量,將默默無聞不被人關注的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轉化為有廣泛社會參與度的公益行為;以創新的模式和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人民城市人民建,才是 “博物館的力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