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亮點 解讀十二部委聯合發文推進醫養結合
- 2019-11-14 11:10:00
- June
- 轉貼:
- 新浪醫藥新聞
- 3638
醫養結合的關鍵在基層,意見明確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康復醫院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緊密對接,建立協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養相結合,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推動智慧養老發展,緩解養老難題,但需要多個部門加強協作,促進醫養結合健康持續發展。
2019年10月23日,國家衛健委、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全國老齡辦(國務院所屬副部級事業單位)等十二部委聯合發文《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有關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可喜的是,國家重視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根據2018年統計年鑒,2017年65歲以上老人數1.5億,15.9%老年撫養比)的局面,開始尋求養老服務方式的探索, 醫改聽潮者姬華奎匯總七大亮點,僅供參考,敬請批評指正。
亮點一、四大組合拳,聯合推動醫療機構與周邊的養老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
通過四大措施,保障醫養合作:一、簽約醫療機構要在服務資源、合作機制上予以支持;二、各地政府要對醫養簽約合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三、養老機構通過服務外包、委托經營等方式,由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四、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康復醫院(康復醫療中心)、護理院(護理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緊密對接,建立醫聯體、醫協體等協作機制。
亮點二、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可與簽約醫療機構建雙向轉診機制
在我國,養老機構內部是允許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但應當向所在地的縣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在這次公布的意見中,明確提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養老機構中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與簽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嚴格按照醫療衛生機構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指征,為老年人提供連續、全流程的醫療衛生服務。
亮點三、合理規劃實施醫養結合能力工程,明確指出,關鍵在基層社區(鄉鎮)
意見提出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可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社區、鄉鎮的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內部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設置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病床和養老床位,因地制宜開展家庭病床服務。意見還重點為失能的特困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農村地區可探索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做好基層社區(鄉鎮)的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間接推動醫療資源重新配置,合理流動。比如,上海市虹口區曲陽路街道堅持“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養老圈,街道牽頭,促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院簽訂醫療服務合作協議,服務中心為養老院的老人們建立檔案,提供免費的健康體檢,每月為老人提供一次健康服務,簽約醫療機構還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在掛號、就診、取藥、住院等環節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服務,讓老人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切實提升轄區老人幸福感。
亮點四、充分發揮傳統中醫資源的優勢,增強“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2019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強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和健康醫學優勢, 到2022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在《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有關“中醫”的,僅出現兩處:
第2條,“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產品和服務,增強社區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第3條,“以歷年體檢結果為基礎,為老年人建立連續性電子健康檔案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含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亮點五、以信息化建設,推動智慧養老相關產品和服務發展,助力醫養結合機構緩解養老難問題。
意見指出,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支撐。充分利用現有健康、養老等信息平臺,打造覆蓋家庭、社區和機構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網絡,推動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信息共享、深度開發和合理利用。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支持研發醫療輔助、家庭照護、安防監控、殘障輔助、情感陪護等智能服務機器人,大力發展健康管理、健康檢測監測、健康服務、智能康復輔具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推進面向醫養結合機構(指同時具備醫療衛生資質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建設。
據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李志宏早在2016年10月26日在(首屆)京津冀養老論壇上披露說,據測算,失能老年人將持續增長到2020年的4200萬,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8報告,獲悉,2017年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831億。
面對這些趨勢,中國的養老服務急迫需要一批快速化、信息化、專業化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介紹,老齡化嚴峻這一發展態勢,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而言,既是倒逼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基礎動力,也是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最大機遇,以信息化建設為轉手,推動智慧養老相關產品和服務發展,是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背景下養老服務方式重重困難,探索醫養結合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
亮點六、鼓勵社會辦醫參與養老服務
對于社會辦醫的推進力度,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此次《意見》又明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政府對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區域總量不作規劃限制。養老領域有望成為社會辦醫下一個“風口。
第4條,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提供養老服務的,涉及建設、消防、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有關條件,可依據醫療衛生機構已具備的上述相應資質直接進行登記備案,簡化手續。
第5條,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政府對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區域總量不作規劃限制。按照“非禁即入”原則,不得設置并全面清理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和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限制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的經營性質。
亮點七、醫保開始逐步實現醫養結合的無縫對接
醫養要“無縫對接”,醫保是不可忽視的政策,對哪些是醫、哪些是養,界限不好區分,意見明確,“厘清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支付邊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只能用于支付醫療衛生服務費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護等養老服務費用”。
第13條.加大保險支持和監管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正式運營3個月后即可提出定點申請,定點評估完成時限不得超過3個月時間。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可以連續計算醫保起付線,積極推進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按床日等多元復合的醫保支付方式 。
厘清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支付邊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疾病診治、醫療護理、醫療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費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護等養老服務費用。
總之,雖然十二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但是會涉及到相關部門利益。比如第6條“加大對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考核檢查力度,把醫療床位和家庭病床增加等情況納入考核。研究制定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和管理指南。”醫療床位和家庭病床的費用支付權益歸屬,第13條“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疾病診治、醫療護理、醫療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費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護等養老服務費用”,醫養結合的關鍵在基層,推動醫養結合發展,還需要民政、衛生、人事、醫保、稅務、財政等多個部門加強協作,打破利益壁壘,共同促進醫養結合健康持續發展。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